首页 > 特殊邮票 > 知识 > 弃老窑是什么朝代的,老人是宝国王下令废除送窑死规定

弃老窑是什么朝代的,老人是宝国王下令废除送窑死规定

来源:整理 时间:2025-07-19 01:23:29 编辑:收藏家X 手机版

但无论怎么称呼,都离不开这样一个事实,这种“塔”是埋葬那些生不逢时的弃婴儿童的集体墓地,国王听了这话,才明白“老人是宝”,下令废除抛弃老人“送窑死”的规定“死神窑”又叫“死神窑”、“死神洞”、“老人洞”,于是,国君下了一道命令:把6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送到远处的“送窑”。

古代寄死窑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为何会这样对老人呢

1、古代寄死窑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为何会这样对老人呢?

传说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叫朱郭的小国。这个国家的君主在小人的污蔑下认为“老人无用”,留在家里只能增加国内负担,浪费粮食。于是,国君下了一道命令:把6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送到远处的“送窑”。家属可以送饭三天,之后不准再来探望。最后老人们会冻得饥肠辘辘,谁也不能违抗命令。

寄死窑的“弃老”习俗

2、寄死窑的“弃老”习俗

传说在古代,乡下有个习俗叫“老人无用”。任何年满60岁的人都必须被送到一个偏远的“送死窑”。三天的家庭聚餐,不让照顾,最终死于饥寒交迫。没有人能违反这条规则。有一年,一位外国使节带了一只黄牛那么大的“犀牛老鼠”来和国家打老鼠,输的人向对方进贡。王公用尽了一切手段,凶猛的老虎也没有被挑战者打败,这让整个国家不安。一个农民不忍心把年迈的父亲送到窑子里受苦,偷偷把老人关在家里。说到打老鼠,老人告诉儿子:“老鼠怕猫。如果把猫养到13.5斤,就能打犀牛老鼠了。”农夫听到后,立即向王公报告,并采取相应行动,因此所向披靡。农夫受赏时,说父亲年过六旬,献上一计。国王听了这话,才明白“老人是宝”,下令废除抛弃老人“送窑死”的规定

中国古代有弃老习俗,“寄死窑”、“瓦罐坟”真的存在吗

3、中国古代有弃老习俗,“寄死窑”、“瓦罐坟”真的存在吗?

“死神窑”又叫“死神窑”、“死神洞”、“老人洞”。指在山壁上或灌木丛中挖一个一人大小的洞穴,供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居住。旧社会,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弃婴塔,只是民间叫法大相径庭。比如在山西洪洞地区被称为“土塔”;浙江的永康、武义被称为“火焰塔”、“孤儿塔”。在一些地方,这些宝塔也被称为“白骨塔”、“百骨塔”、“香塔”。但无论怎么称呼,都离不开这样一个事实,这种“塔”是埋葬那些生不逢时的弃婴儿童的集体墓地。

4、寄死窑的寄死窑习俗的世界性及其文化底蕴

2000年以来,在我国川、陕、鄂、豫交界的汉水流域中游及其支流发现了大量古窑,是60岁老人去世时专用的。和日本、韩国、印度一样,学术界提出了死亡之地说、远古说、生存法则说、灾年必然说、野葬遗骨说、野蛮风俗说、落后生产力说等等,事实上,“送死窑”习俗的形成和延续,不仅反映了汉水流域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和物质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反映了当时当地社会文化和文明的进化程度,突出而生动地反映了汉水流域人们对待生死的态度和观念。“送死窑”的习俗不野蛮落后,也不庸俗不孝,它展现了一种最古老、最朴素的死亡观,也是最自然、最理性、最世俗、最高尚的死亡观。它反映的是汉水文化在人生哲学上的深刻内涵。

文章TAG:朝代废除下令国王老人弃老窑是什么朝代的

最近更新

特殊邮票排行榜推荐